译文
登临高楼,只见山峦纵横,空旷的原野笼罩在轻薄的烟雾中,烟雾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,乌鸦反巢,鸦声消逝,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号角声。
熏香燃尽,美酒饮完,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。阵阵秋风吹落那一片片梧桐枯叶,梧桐叶落,又是一片秋景萧瑟,又让人总是满怀的孤独、冷落。
注释
忆秦娥:词牌名。此调始见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所录李白词《忆秦娥·箫声咽》。双调四十六字,上下片各三仄韵,一叠韵,用韵以入声部为宜。
乱山:“乱”,在这里是无序的意思。平野:空旷的原野。烟光薄:烟雾淡而薄。
栖鸦: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。苏轼《祈雪雾猪泉,出城马上作,赠舒尧文》诗:“朝随白云去,暮与栖鸦归”。秦观《望海潮·梅英疏淡》词:“但倚楼极目,时见栖鸦。”
闻:杨金本《草堂诗余》作“残”,《花草粹编》作“吹”。角”:画角。形如竹筒,本细末大,以竹木或皮革制成,外施彩绘,故称。发声哀厉高亢,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《和湘东王折柳》诗:“城高短箫发,林空画角悲。”秦观《满庭芳》词:“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谯门。”
断香残酒: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,杯里的酒喝完了。情怀:《花草粹编》作“襟怀”。
赏析
本首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。南渡之后,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、沦落异乡、文物遗散、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,又目睹了山河破碎、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。这首《忆秦娥》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,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。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,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,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;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,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,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。全词两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,寓情于景,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,写得极为高妙,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。
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。
起句“临高阁”,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。她独伫高阁,凭栏远眺,扑入眼帘的是“乱山平野烟光薄”的景象:起伏相叠的群山,平坦广阔的原野,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,烟雾之中又渗透着
赏析二
此词,写作者登阁眺望及孤寂之感。心与物融,情与景合。两个“又还”,加重了凄凉哀郁的色彩,加深了主题的表达。
词开始创造了一个视野广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。“临高阁,乱山平野烟光薄”,开端起的陡然,从而吸引了读者的注意。女主人登楼眺望,远处那蜿蜒起伏参差错落的群山,近处那辽阔坦平的原野,都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着。“烟光薄”的凄暗色彩,似乎笼罩全篇,也似涂在读者的心上。
“烟光”三句,女主人站在高阁之上,看到从遥远的群山和平坦的原野上归飞的乌鸦,她的心无限的惆怅,想起了远离身边的心上人尚未归来。这时又听到黄昏画角的哀鸣,在群山和原野中回荡,犹觉黯然神伤。作者从视觉、听觉两个方面写黄昏的景象,使画面产生了动感。上片写女主人在高阁上眺望所见。由人及物。
换头,“断香残酒情怀恶”,转由物及人,写室内的环境和女主人
李清照
猜您喜欢
诉衷情·海棠珠缀一重重
海棠珠缀一重重。清晓近帘栊。胭脂谁与匀淡,近向脸边浓。
看叶嫩,惜花红。意无穷。如花似叶,岁岁年年,共占春风。
南浦·春水
波暖绿粼粼,燕飞来,好是苏堤才晓。鱼没浪痕圆,流红去,翻笑东风难扫。荒桥断浦,柳阴撑出扁舟小。回首池塘青欲遍,绝似梦中芳草。
和云流出空山,甚年年净洗,花香不了?新绿乍生时,孤村路,犹忆那回曾到。余情渺渺,茂林觞咏如今悄。前度刘郎归去后,溪上碧桃多少。
南乡子·归梦寄吴樯
归梦寄吴樯,水驿江程去路长。想见芳洲初系缆,斜阳,烟树参差认武昌。
愁鬓点新霜,曾是朝衣染御香。重到故乡交旧少,凄凉,却恐他乡胜故乡。
上京即事五首·其三
牛羊散漫落日下,野草生香乳酪甜。
卷地朔风沙似雪,家家行帐下毡帘。
东马塍
一塍芳草碧芊芊,活水穿花暗护田。
蚕事正忙农事急,不知春色为谁妍?
评论
还没有评论